2025年,中国经济经历了一场资金大迁移,其规模之大、速度之快,令人瞩目。这场变革的核心,是居民存款的剧烈波动。
首先,让我们关注令人震惊的数据:2025年某月,中国居民存款减少了1.17万亿元,相当于每分钟有8000万元资金从银行账户流出。这与一年前同期9873亿元的存款增长形成鲜明对比,堪称断崖式下跌。 低迷的存款利率是这场资金“逃亡”的直接导火索。三年期定存利率跌至1.55%,一年期利率仅为0.95%,10万元一年利息不足1500元,较五年前缩水70%,远低于通胀率,让储蓄的吸引力几近消失。
面对低收益的存款,资金纷纷寻求更高回报的投资渠道。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首选。2025年4月,理财市场规模单月暴增2.1万亿元,总规模突破35万亿元,同比增长19.8%。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2.3%到3.8%之间,远高于存款利率,其中尤以期限在三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最为火爆,规模同比激增32.4%。然而,净值化转型后的理财产品并非没有风险。部分产品出现亏损案例,例如某国有大行R2级理财产品在2025年二季度浮亏达1.2%,警示着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。
展开剩余67%股市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。2025年前五个月,新增股民873万户,同比增长62.3%。高达8200亿元资金,占存款流出总额的33.4%,流入股市。散户资金周均流入更是从年初的662亿元飙升至1337亿元,机器人、人工智能主题基金规模暴涨40%。为稳定市场,监管层果断出手,国家队单日救市注入691亿元,并强制提升险资配置股市比例至30%。然而,缺乏经验的新股民却遭遇了惨痛的教训,同期散户亏损率超过60%,例如某光伏龙头股三个月内股价跌幅高达45%,套牢资金超过200亿元。
与此同时,房地产市场也受到冲击。2025年前七个月,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减少8520亿元,相当于全国房贷总量缩水3.2%。存量房贷利率普遍在4%左右,远高于存款收益,提前还款成为一种“无风险套利”行为。
“与其贬值,不如享受”的消费主义浪潮席卷年轻群体。2025年上半年,国内旅游人次达30.8亿,旅游总收入突破3.2万亿元,出境游人数激增40%至8950万人次。成都春熙路一家火锅店的五一营业额暴涨80%,老板感慨:“顾客直言钱存着亏,不如吃顿好的。”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也刺激了汽车销量增长33.3%,某上海4S店单日成交量突破百台。
公募基金总规模达29.7万亿元,新增3.6万亿元,其中一半流向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。某债券基金单日申购额突破80亿元,购买者多为退休人员。避险情绪的升温还体现在黄金市场的火爆,2025年一季度金条金币销量猛增29.81%至138吨,北京菜百商场金条柜台甚至排起了十米长的队伍。
房地产市场虽然在2025年1-5月商品房销售额达到5.3万亿元,同比增长9.7%,5月新增个人住房贷款5672亿元创两年新高,但结构分化严重。某央企开发商坦言:“八成销量来自核心城市改善型住宅,三四线城市的项目无人问津。” 房企违约率居高不下,达12%,郑州某楼盘延期交付更引发了300名业主维权。
存款流失加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。某股份制银行分行长表示,即使大额存单利率上浮至2.8%,也难以留住客户。
最终,这场资金大迁移正在重塑中国的经济结构。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%,服务零售增速首次反超商品消费。值得庆幸的是,企业存款增速回升,制造业PMI连续六个月站上荣枯线,甚至有部分机床厂订单排到了2026年。 这预示着中国经济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,走向一个更加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新时代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汇盈策略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