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0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晋冀鲁豫军区的第8纵队第24旅,该旅由原太岳军区的二、三、四个军分区的骨干团体合并而成,形成了新部队的基础。时光进入1949年,全军进行统一编制的时候,该部队正式改编为第180师,划归隶属于第18兵团的第60军,由邓仕俊担任首任师长,王观潮则为首任政治委员。
全军统一编制后,我军总共设立了19个兵团,但随着解放战争逐步进入尾声,我军决定对兵团的编制进行撤销,例如第3兵团在1950年5月被解散。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,面对大兵团作战的需求,我军又重新组建了一部分兵团,将其划归志愿军。1951年2月,西南军区调派了3个军,成立了志愿军第三兵团,而第60军正是其中之一。
进入1951年3月,第180师随同第三兵团踏上了朝鲜半岛,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后,迅速抵达了被指定的作战位置——伊川。在当时,第180师的主要指挥官包括师长郑其贵、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成德、副师长段龙章及参谋长王振邦等;各个团的领导则为:538团的团长庞克昌及政委赵佐端,539团的团长王至诚与政委韩启明,以及540团的代团长刘瑶虎和政委李懋召。
展开剩余62%180师刚入朝不久便迎来了第五次战役。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,由于180师被编为预备队,还未与敌军展开直接交火,第一阶段作战便已结束。在这个过程中,师内的官兵踊跃向上级请战,希望在接下来的阶段作战中能承担更为艰巨的任务。
在第二阶段的前期战斗中,180师表现得异常顽强,奋力抵御美军第7师的进攻。538团的第2营第6连承受了巨大的伤亡,仅剩20余人,依然坚定地坚守阵地。不仅如此,在5月22日的战斗中,539团成功摧毁了美军的16辆坦克,并击毙近200名敌军。
然而,经过战斗的推进,180师最终被敌军围困,虽然全师曾有一万余人,但最终仅有三、四千人成功突围,师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成德、538团政委赵佐端等人不幸被俘。这场失利使得180师面临严厉的惩罚,许多军、师、团级的指挥官都遭到了处分,60军的军长韦杰被撤职,188师的师长郑其贵与副师长段龙章也被降职调离,团级干部中同样有不少人受到严厉的处分。
因战败,师长郑其贵被降任志愿军第三兵团管理处处长,降为准师级,1955年时他被授予了上校军衔,后来担任了白城军分区的司令员,并于1963年晋升为大校。副师长段龙章的职务降为第60军作战处处长,级别降为正团级,并在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,后来担任上海警备区炮兵室的主任,1959年晋升为上校。经过突围战斗,师参谋长王振邦因保存了大部分兵力而未受到处罚,依然担任188师的参谋长,后来还担任南京军区装甲兵的司令员,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